
石刻维护志愿小队的队员们对摩崖石刻进行刷洗、拾遗。
厦门网讯 (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拨开藤蔓,澳门凯时平台是真的吗:清洗石壁,让老旧石刻模糊的字迹“重见天日”——由文史爱好者朱智强牵头成立的一支石刻维护志愿小队在专家的指导下,对植物园、曾山等十多处摩崖石刻进行记录和清洁。
现场
分工合作整理拾遗石刻
不久前,石刻维护志愿小队的队员们背着工具,来到万石植物园中岩寺,将“玉笏石”等多处有些黯淡的石刻字迹进行了清洁。“我们非常珍爱本地的文史遗迹,是自发劳动,也乐在其中。”队员们说。
他们是怎样进行清洗的?记者看到,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队员们分工合作,先将石头上枯萎的藤蔓仔细清理,再用干刷把附着的尘土轻轻刷开,随后用碱粉调配温和的洗涤剂冲洗。一道道工序后,字迹开始变得立体、清晰。“刷洗是个体力活儿!”朱智强笑道,刷洗一处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有时候遇到几米高的大石头,还需要现场架梯子、绑绳索、稳定“地基”,保障安全。
“我们一边清洗,一边对摩崖石刻进行整理和拾遗,主要参照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早前编撰的《厦门摩崖石刻》一书。”朱智强告诉记者,例如“玉笏石”书本出版时有一句话字迹并未完全显露。经过当日的洗刷,字迹显现而出,填上了这个空缺,朱智强等人特别满足。
除清洗石刻外,队员们有时还钻进幽僻小径、在石洞中匍匐,找到了几处此前疑似未做收录的新石刻。朱智强说,最新发现的一处石刻是中岩寺附近一块清雍正年间的示禁石刻,虽然立在背光处,表面又爬满了植物、积满了尘土,但仍被队员敏锐地注意到。此外,万石植物园内“霞陈流馨”“云山一览”等多处文字题刻也在近日被发现。
专家
石刻维护需要民间力量
石刻之缘是如何展开的?朱智强告诉记者,他是户外徒步爱好者,也热衷了解本地文史知识,多年来每当在户外看到各类摩崖石刻,都会拍照记录下来,再对照《厦门摩崖石刻》一书,仔细学习研究它们的含义。后来,朱智强成了厦门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者的一员,在文物专家的指导培训下,提升了自身的文物知识和维护技术,用更科学的方式保护文物。
几个月前,朱智强集结起三五好友,开始自发清洁、描红各类老旧脱色石刻,目前队伍已经扩充到十多人,越来越专业。例如,为未上色或已脱色的石刻重新描红时,涂料不能用油漆等化工颜料,因为脱落时会带走石头的表面层,产生破坏。所以在专家指导下,队员们用上矿物质颜料或水性颜料,确保文物安全。描红的“主笔”队员也拥有不错的书画基础。
文史专家何丙仲告诉记者,摩崖石刻属于不可移动文物,以独特的方式记述着背后发生的文史故事,但厦门风大湿润的天气并不利于摩崖石刻的保存,因此需要及时维护。“鹭岛各地摩崖石刻的数量很大,因此需要发动广泛的民间力量共同关注和维护。”何丙仲认为,如果厦门能多一些有文物保护经验或相关技艺的人加入志愿者,将更好地保护现存的文史遗迹。
万石植物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园内的确有许多石刻有待进一步发现和维护,相关工作人员也将联合文史爱好志愿者,将保护和拾遗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修复石刻要注意啥?
描红时不能用化工颜料,用矿物质颜料或水性颜料,确保文物安全;负责描红的志愿者要有书画基础。
为什么需要志愿者?
1
厦门风大,空气温润,气候条件不利于摩崖石刻的保护,需要及时维护。
2
厦门摩崖石刻数量不少,需要发动民间力量共同关注和保护。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